干部“能上”也“能下”,是激活國企干部隊伍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在湖北聯投集團,國有企業“三項制度”(勞動、人事、分配)改革正火熱推進。為了讓躺平式干部“躺不平”,湖北聯投強化能者上、優者獎、庸者下、劣者汰的選人用人導向,推動管理人員“能上”和“能下”規范化、常態化。
截至目前,湖北聯投累計有26名二級公司班子成員落聘下崗,31家單位的90名中層干部退出管理崗位,不勝任退出的員工達到685人。盡管調整力度大、涉及人數多,但湖北聯投選人用人始終保持良好與公正的生態。去年,該集團選人用人總體評價和從嚴管理監督干部評價滿意度,首次雙雙獲得100%。
在湖北聯投黨委副書記張艷看來,讓“能下”成為干部管理常態,是湖北聯投推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前行動力。
“去年聯投闖入中國500強,今年實現大跨步進位,排名251位,要在‘高基數’下保持‘高增長’,聯投必須自我加壓?!睆埰G介紹,去年以來,湖北聯投創新推出“自行組閣”團隊競聘改革,激發了全員干事創業的活力,開辟了干部管理的先河。
干部“上”的通道打通了,如果沒有“下”的路徑,“上”就難以持續。為此,湖北聯投進一步完善優勝劣汰市場化機制,激發干部危機意識。
湖北聯投規范“下”的38種情形,既考察干部崗位實績,又考察日常工作表現,從而完善與之對應的薪酬分配機制。根據近日出臺的《中共湖北聯投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管理人員崗位調整實施辦法(試行)》,如中層干部在工作作風、考核考評、履職盡責、紀律規矩、廉潔從業等方面出現問題,崗位面臨調整。
這38種情形包括:干部庸懶散拖,當甩手掌柜,對影響企業改革發展的問題矛盾不積極破解的;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未達到完成底線,或考核排名靠后,經綜合分析、組織認定,確屬不勝任或者不適宜擔任現職的;重大工程、重點項目建設推進不力,造成重大損失或不良影響等。
湖北聯投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劉俊剛(右)做客湖北日報企業家全媒體縱橫談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)
“考核一位‘下’的干部,我們會比提拔干部的指標更細、更嚴、更慎重?!焙甭撏都瘓F人力資源部部長黃敏說,當出現上述38種情形時,需及時談心和糾偏,耐心幫助干部,如下一個考核期工作依然沒有進展,才會進入“下”的程序。
一位二級公司的副總,因未完成年度指標任務、業績和履職盡責優秀率均較低,崗位“下”了一級。這位干部面子上掛不住,來向黃敏“哭訴”:“上面領導不支持,下屬也不聽我的,工作實在難以開展?!?/span>
“這是不是說明你的領導力還有欠缺?你需要帶著大家一起干,還要提出成體系的實施方案,而不是光說不練?!苯涍^詳盡的溝通和分析,這位干部終于放下了心理包袱。
“干部面對‘下’的過程,肯定是非常痛苦的,我們需要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,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懷?!睆埰G介紹,在干部大會上,她都會向大家解釋清楚,“下”的干部并不是不優秀,只是某種程度上不符合要求,所有人都要支持“下”的干部繼續開展好工作。
對于“下后干部”,湖北聯投將從工作業績、思想態度、作風轉變等方面開展跟蹤考核,經考察符合任職條件的,適時重啟使用機制,貫通“能下能上”和“下后再上”的“雙車道”。
去年4月,在中層干部全體“臥倒”、重新競聘中,某三級公司副總經理任杰(化名)落選了,職級降級,相當于從“副處”變成了“正科”。這對擁有較強專業背景和十余年管理經驗的任杰來說,起初十分郁悶。
“既然沒有競聘上,說明我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還有欠缺?!焙芸?,任杰調整心態,重新出發,以新的姿態斗志昂揚面對工作。去年底,任杰帶領的多個部門都超額完成任務。今年5月,經全面考核,任杰牽頭三級公司的經營工作。

競聘現場
“對于被調整干部,所在黨組織會助力其提升履職水平,讓‘下’的干部沒包袱、有奔頭?!秉S敏介紹,目前正對任杰開展綜合跟蹤考核,雖然職級沒有變化,但公司根據其良好表現,已重新任用至關鍵崗位。眼下,聯投已有一批“下”后經考核合格再“上”的干部。
從剛“下”之時的不習慣、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,到現在任杰的心態已十分平和?!肮ぷ魃系钠鸱屛曳此剂俗约旱牟蛔?,崗位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都得到了增強?!比谓苷f。
“人才不僅是資源,更是聯投珍貴的‘資本’?!焙甭撏都瘓F董事長劉俊剛說,聯投用好改革關鍵一招,以良好的政治生態激發隊伍活力,激勵聯投穩健前行。據悉,去年,湖北聯投營業收入首破千億元大關,今年營收、利潤、利稅等核心指標位居省屬國企前列,近3年來社會貢獻總額逾500億元。

位于武漢新城中心片區的武漢新城展示中心,該項目由湖北聯投新城集團投資建設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童婕釋予 攝)? ??
管理人員能上能下,是國有企業“三項制度改革”的關鍵內容,也是激發企業活力和效率的重要一招。
推進管理人員能上能下,是為了打破“鐵交椅坐到底”“鐵飯碗端到底”“干好干壞一個樣”等頑疾,形成“干事者上”“躺平者下”的選人用人導向,進一步激發擔當作為、干事創業。
從湖北聯投的實踐來看,二級公司班子成員落聘下崗、中層干部退出管理崗位、不勝任的員工退出……這是下了決心,動了真格,志在通過讓“能下”成為常態,營造爭先上位、有序讓位、擔當進位的良好氛圍,全面提振想干事的精氣神、激活能干事的敢闖勁。
拓寬“能上”的渠道、打通“能下”的通道,是一個有機循環整體。做不到“能下”,也難以實現“能上”。然而,現實中,“易上難下”的情況還不少見?!跋隆钡那樾稳绾蚊鞔_?如何解除“下”的管理人員的心理包袱、后顧之憂?“下后干部”如何“再上”?一系列改革觸及難啃的“硬骨頭”,既需要明晰規則,也需要細化標準,下好精準功夫。這不僅關乎到“人”的活力如何激發,從長遠發展來看,也關系到一家企業更持久的生命力。
“能下”有力度,也要有溫度?!澳苌夏芟隆睔w根到底在于提高人的積極性,如果“能下”只是冷冰冰的制度安排,不顧企業干部員工的內心感受,沒有“下”之后的妥善安排,沒有“下”后的“再上”考量,效果可能適得其反??梢?,做到“能下”要有剛性規則,做好“能下”也要有柔性管理。
國有企業改革沒有休止符。打造現代新國企,就必須在改革推進過程中下更大的決心、更大的力度,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。用市場化機制選人用人,綜合運用競聘上崗、綜合考評等方式和手段,推動“身份管理”向“崗位管理”轉變,讓“能上”顯效度、“能下”有力度,不斷暢通人員上下“流動之水”,才能持續激起企業發展“一池春水”。